台灣地震防災指南

前言

地震是台灣常見的自然災害,做好完善的地震避難計劃,能在地震發生時保障您和家人的安全。本模板根據內政部消防署的建議,提供一個全面的地震避難計劃框架,您可以根據自己家庭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整和完善。

下載避難計劃模板 (PDF)

* 點擊上方按鈕下載可編輯的避難計劃模板,或參考下方內容自行建立

一、家庭防災計劃基本原則

1. 「1216」原則(改編自消防署火災逃生計劃原則)

  • 1:制定1個完整的家庭地震避難計劃
  • 2:規劃2條不同方向的逃生路線
  • 1:約定1個戶外緊急集合地點
  • 6:每6個月進行一次避難演練

2. 家庭防災會議

召開家庭防災會議,討論以下問題:

二、家庭地震避難計劃模板

A. 基本資料

家庭成員資料

姓名 關係 手機號碼 血型 特殊醫療需求 工作/學校地址

重要聯絡人(本地)

姓名 關係 手機號碼 住址

重要聯絡人(外縣市)

姓名 關係 手機號碼 住址

緊急服務電話

  • 消防救災:119
  • 警察報案:110
  • 家庭醫生:_____________
  • 鄰近醫院急診:_____________
  • 瓦斯公司:_____________
  • 電力公司:_____________
  • 自來水公司:_____________

B. 住家平面圖與避難路線

繪製住家平面圖,標示以下內容:

  1. 每個房間的位置和名稱
  2. 所有出入口(大門、後門、陽台門等)
  3. 所有窗戶,特別是可作為逃生出口的窗戶
  4. 樓梯和走廊
  5. 家具擺放位置,特別是可能阻礙逃生的大型家具
  6. 電氣設備、瓦斯和水的總開關位置
  7. 滅火器、急救箱和緊急避難包的位置
  8. 住宅用火災警報器的位置

住家平面圖範例

客廳
廚房
臥室1
臥室2
浴室
大門
陽台
瓦斯閥
電箱
避難包

* 此為簡易範例,請根據實際住家情況繪製詳細平面圖

標示避難路線:

  1. 用紅色箭頭標示主要避難路線
  2. 用藍色箭頭標示次要避難路線
  3. 標示每個房間的兩條不同方向的逃生路線

C. 緊急集合地點

主要集合地點

  • 地點名稱:_____________
  • 地址/位置描述:_____________
  • 與住家的距離:_____________
  • 如何到達:_____________

備用集合地點

  • 地點名稱:_____________
  • 地址/位置描述:_____________
  • 與住家的距離:_____________
  • 如何到達:_____________

D. 附近避難收容所資訊

主要避難收容所

  • 名稱:_____________
  • 地址:_____________
  • 聯絡電話:_____________
  • 從住家到避難所的路線:_____________

備用避難收容所

  • 名稱:_____________
  • 地址:_____________
  • 聯絡電話:_____________
  • 從住家到避難所的路線:_____________

三、地震應變程序

A. 地震發生時(搖晃期間)

室內:

  1. 採取「趴下、掩護、穩住」動作:
    • 趴下:降低身體重心
    • 掩護:保護頭部和頸部
    • 穩住:抓住掩護物,隨掩護物一起移動
  2. 躲在堅固的桌子下方或內部承重牆旁
  3. 遠離窗戶、外牆、吊燈和大型家具
  4. 如在床上,用枕頭保護頭部,等待搖晃結束
  5. 不要試圖在搖晃期間跑出建築物

室外:

  1. 遠離建築物、電線桿、招牌等可能墜落物
  2. 避開高樓、天橋、陸橋等
  3. 在開闊地帶蹲下,保護頭部和頸部

駕車時:

  1. 減速並安全停靠路邊
  2. 避開高架橋、陸橋和電線
  3. 留在車內,直到搖晃結束
  4. 收聽廣播獲取最新資訊

B. 地震結束後(立即行動)

安全檢查:

  1. 檢查自己和家人是否受傷
  2. 檢查周圍環境是否安全
  3. 檢查是否有火災、瓦斯洩漏或水管破裂
  4. 如有必要,關閉瓦斯、電源和水源

撤離決策:

  1. 如建築物有明顯損壞,立即撤離
  2. 撤離時攜帶緊急避難包
  3. 使用樓梯,不要使用電梯
  4. 遵循預先規劃的避難路線
  5. 注意可能的餘震

通訊與集合:

  1. 前往預定的緊急集合地點
  2. 使用簡訊或即時通訊軟體與家人聯絡(避免打電話佔線)
  3. 如無法聯繫,在集合地點等待
  4. 使用「災區親友現況查詢」系統或「全民防災e點通」App

C. 後續行動(數小時至數天)

資訊獲取:

  1. 收聽官方廣播或使用手機獲取最新資訊
  2. 關注政府發布的警報和指示
  3. 了解避難收容所的開設情況

避難生活:

  1. 如住家不安全,前往避難收容所
  2. 合理使用食物和飲水
  3. 協助他人,特別是老人、兒童和傷患
  4. 遵守避難收容所的規定

返家評估:

  1. 在確認安全後才返回住家
  2. 檢查建築結構是否安全
  3. 檢查水、電、瓦斯等設施是否正常
  4. 清理危險物品和碎片

四、特殊需求考量

A. 老人、幼兒和行動不便者

預先準備:

  1. 為行動不便者規劃特殊的避難路線
  2. 指定家庭成員負責協助特殊需求者
  3. 準備必要的醫療設備和藥物
  4. 考慮使用輪椅、拐杖等輔助設備的避難方式

避難時:

  1. 優先協助老人、幼兒和行動不便者
  2. 使用毛毯或椅子作為臨時擔架
  3. 尋求鄰居或救援人員的協助

B. 寵物避難計劃

預先準備:

  1. 準備寵物緊急用品(食物、水、藥物、籠子等)
  2. 確保寵物有識別標籤或晶片
  3. 了解哪些避難收容所接受寵物

避難時:

  1. 使用寵物籠或牽繩確保寵物安全
  2. 如無法帶走寵物,將其安置在相對安全的室內空間
  3. 留下足夠的食物和水

五、定期演練與更新

A. 避難演練計劃

演練頻率:

  • 每6個月進行一次完整演練
  • 輪流在白天和夜間進行

演練內容:

  1. 模擬地震發生時的「趴下、掩護、穩住」動作
  2. 練習使用主要和次要避難路線
  3. 前往緊急集合地點
  4. 模擬通訊中斷時的聯絡方式
  5. 練習關閉水、電、瓦斯

B. 計劃更新

定期更新時機:

  • 家庭成員變動時
  • 住所變更時
  • 聯絡資訊變更時
  • 發現計劃中的問題或改進空間時
  • 每年至少檢視一次

更新內容:

  1. 更新家庭成員和聯絡人資訊
  2. 檢查避難路線是否暢通
  3. 確認緊急集合地點是否仍然適用
  4. 更新附近避難收容所資訊
  5. 檢查緊急避難包內容

六、資源與工具

A. 官方資源

  1. 全民防災e點通
  2. 內政部消防署
  3. 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

B. 實用工具

  1. 家庭防災卡:記錄家庭成員資訊、緊急聯絡人、集合地點等
  2. 村里簡易疏散避難地圖:顯示避難路線和收容處所
  3. 災區親友現況查詢系統:地震後查詢親友安全狀況

結語

地震避難計劃是保障家人安全的重要工具。透過事先規劃、準備和演練,可以在地震發生時迅速做出正確的反應,減少傷害和損失。請根據本模板制定適合您家庭的地震避難計劃,並定期更新和演練,確保所有家庭成員都熟悉計劃內容和應變程序。

記住:最好的應變是事先的準備!